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三无三可营商环境建设专栏

《山西省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方案》出台 3.0版改革描绘山西优化营商环境新蓝图
时间:2022-08-08 关闭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鼓励支持地方先行先试。2021年10月31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在北京、上海等6个城市开展首批试点。我省对标一流,自加压力,主动改革,于近日印发《山西省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是我省继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之后最新推出的营商环境3.0版改革。《方案》共提出30条改革举措,并以清单形式列明了119项改革事项,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创新推动山西营商环境“点”上创新突破,“面”上整体提升。

《方案》围绕服务山西“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推出一批精准务实、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改革举措,力争到十四五末,太原等重点城市营商环境水平跻身全国一流,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高质量建设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北引擎和南引擎,山西营商环境整体迈向更高水平,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一是实施一批对标改革,对照国家授权北京、上海等首批6个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的101项改革,在我省权限范围内尽最大可能对标改革。如:开展“一照多址”、“一证多址”改革,探索将遗产管理人制度引入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准等。二是深化一批特色改革,如:推动“五有套餐”尽快落地,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多规合一”改革,“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一枚印章管审批”升级版改革等。三是创新一批自主改革,如:开展极简审批行动,推进便利纳税“十一税合一”申报,社保数据“领跑”、缴费人“零跑”,探索“区块链+政务服务”应用,推进电子社保卡、电子医保凭证、电子健康卡等“多码融合”服务项目建设等。

《方案》坚持“三无”“三可”要求,重点围绕打造“五个环境”,推出一批引领性强、突破性大、惠及面广的改革事项。

在法治环境方面,破除妨碍公平竞争的不合理限制,加强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保护,建立营商环境法治保障共同体,开展市场主体法律顾问服务试点,加强涉外商事法律服务等。在政务环境方面,开展“秒报秒批”智慧审批服务,涉企简易审批事项“秒报秒批”,推行登记注册“一网通、一窗办、半日结、零成本”,探索推进企业注销“照章联办、照银联办、证照联办、破产联办、税务预检”,建立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线上、线下“全代办”制度,助力企业群众网上办事从“能办”向“好办”“快办”“愿办”“爱办”转变等。在信用环境方面,探索重点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探索更具弹性的包容审慎监管,强化重点领域全链条监管机制,加快构建新型综合监管机制,探索企业重整期间信用修复机制,健全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等。在人文环境方面,打造政策全生命周期服务链,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链,自然人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链等。在要素保障环境方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要素配置体系,开展简易低风险项目“成交即发证、交地即开工、竣工即登记”改革,推进水电气暖网联动报装改革,开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市县一体化改革,建立项目前期服务机制,量身订制“一项目一方案一清单”审批服务等。

此外,《方案》还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先行先试,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原创性、差异化探索。例如:晋中市探索“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向有条件的县(市、区)延伸。阳泉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试行高精度地图面向智能网联汽车使用。吕梁市开展惠企政策兑现服务改革创新。大同市深化获得用水用气便利化改革。朔州市探索“多测合一”、联合验收改革。临汾市开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市县一体化改革,打造领办、代办、专办、一网通办“四办服务”品牌。运城市深化零距离、零收费、零延迟、零投诉“四零服务”改革。长治市探索“7×24小时”数字赋能智慧服务。晋城市推进“无证明城市”改革试点等。

为保证《方案》顺利实施,达到预期效果,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二是要强化信息支撑,深化省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提升数据汇聚、治理、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能力,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信息保障和数据支撑。三是要强化宣传培训,将营商环境政策宣传纳入全省宣传工作重点,提升山西营商环境建设品牌知名度,打造更多营商环境领域“山西特色”“山西品牌”。四是要强化督导考评。加强对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的督促指导,强化考评结果应用,对工作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对推进落实不力、进度滞后的进行约谈,对严重损害营商环境的,依纪依法向有关部门移交问题线索。